- 61澳股小助手
【澳洲股票百科】Cochlear Limited (ASX: COH) 科利耳有限公司
更新日期:2019年1月14日
摘要:科利耳(Cochlear Limited,ASX: COH)是澳洲听力医疗设备公司,其股票在澳交所上市交易,是标普/澳交所50指数的成份股之一。本文涵盖了科利耳(COH)的公司简介、发展历史、主要产品/服务、科利耳(COH)历史各项排名和获奖情况,收入来源分布、截至2018财年的五年财务业绩、子公司和董事信息,以及科利耳(COH)与中国相关的活动与事件。
基本信息

一. 公司简介
科利耳(Cochlear,ASX:COH)是一家医疗设备公司,植入式听力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产品包括人工耳蜗、骨传导植入式助听器和声学植入式助听器。科利耳总部位于悉尼,成立于1981年,由澳大利亚政府提供资金,将Graeme Clark博士开创的植入式助听器商业化。公司作为Nucleus集团的一部分,于1995年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Cochlear是澳大利亚上市公司50强,市值超过100亿澳元。
科利耳旨在将人工耳蜗植入发展成为严重至极重度听力损伤患者的护理标准,并为患有传导性听力损伤、混合性听力损伤和单侧耳聋的患者提供骨传导植入式助听器。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销售了超过55万个植入式助听器,消费者通常使用过一个或更多个公司生产的设备并受益于此。无论这些助听器是在近年还是多年前植入的,科利耳一直为所有消费者提供最新的技术和创新。
科利耳每年在研发方面投入超过$1.6亿,目前参与全球100多个合作研究项目。 公司的全球总部位于悉尼麦考瑞大学校园内,在亚太、欧洲和美洲设立各地区总部。科利耳的地理覆盖范围很广,在100多个国家销售,直接在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有拥有超过3,500名员工的队伍。
(资料来源:COH官网)
二. 发展历史
1967年,墨尔本大学Graeme Clark教授开始研究植入式助听器,用于感觉神经性听力损伤患者。
1977年,第一名患者接受骨传导听力植入。
1978年,Rod Saunders成为第一个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者。
1981年,Paul Trainor的Nucleus小组开始了多通道人工耳蜗的商业开发。
1983年,Cochlear Limited总部设在澳大利亚悉尼。
1987年,在瑞士巴塞尔设立欧洲办事处。Nucleus商业化人工耳蜗的第一个儿科接受者。
1995年,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7年,为中国第一位儿科患者孟文康(音译)植入听力产品。
2001年,Cochlear收购了位于比利时梅赫伦的飞利浦听力仪器研究中心。
2002年,在美国引入Baha系统,用于治疗单侧耳聋。
2005年,Cochlear收购了Entific Medical Systems,将其产品组合扩展到Baha骨传导听力解决方案。
2013年,Cochlear收购了美国Otologics LLC的听力相关资产,将其产品组合扩展到中耳植入式助听器。
2014年,“澳大利亚听力中心”在悉尼麦考瑞大学开设,与科利耳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015年,开设墨尔本科利耳护理诊所。
2016年,宣布与GN ReSound建立“智能听力”联盟。
2017年,收购听力学实践管理软件的全球领导者Sycle。
2018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耳蜗听力和公共卫生中心,在麦格理大学设立了听力和健康老龄化的科利耳主席。
(资料来源:COH 2018年投资者手册)
三. 产品
(一)植入型助听器系列



科利耳为不同的医疗情况生产三种植入式助听器。
Nucleus是一个系统,结合了手术植入患者耳后的电子模拟设备,捕获声音的处理器,以及将声音传递到大脑的电极阵列。)它是原始人工耳蜗植入式助听器的直接后代,也被称为Nucleus,由Graeme Clark博士于20世纪70年代在墨尔本开发。Nucleus是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人工耳蜗。该系统是可升级的,例如通过安装新的声学处理器,无需手术。Cochlear的最新处理器Nucleus 6于经过六年的发展后于2013年推出。它取代了Nucleus 5系统。
Hybrid是一种混合型电声系统,结合了人工耳蜗和声学助听器,适用于低频残余听力的患者。Hybrid系统的植入式助听器是Nucleus的较小变体,其电极仅传递高频声音,而声学组件放大低频声音并通过普通神经通路将其传递到大脑。Hybrid于2008年推出,并于2009年获得澳大利亚工程卓越奖和国际设计奖。
Baha(来自骨锚式助听器)是一种骨传导系统,涉及一种小的钛植入式助听器,它与患者耳后的骨结合。声学处理器捕获声音,声音传递到植入式助听器并通过颅骨直接传递到内耳。Baha最初由瑞典生物技术集团Entific Medical Systems生产,之后该公司于2005年被Cochlear收购。
(二)声学处理器系列



(资料来源:COH 2017年报、 Museum of Applied Arts &Sciences、悉尼2005太阳报晨报、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
四. 排名及获奖
科利耳在2002年和2003年被评为澳大利亚最具创新力的公司,并且是2011年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
(资料来源:悉尼2003太阳报晨报、悉尼2011太阳报晨报)
五. 收入来源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其产品的销售收入(包括少量的海外对冲销售的盈利)和提供相关服务所获得的收入。除此以外,公司的其他收入来自政府补贴,外汇收益和一些收购活动收益。

按照公司产品类型分类,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其助听器设备的销售,其次为听力产品相关产品的服务收入,音响设备的销售收入以及外汇收益。

按照业务地区分类,公司2018财年收入主要要来源于美国,其次是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以及约17%收入来自亚太地区。
(资料来源:COH 2018年报)
六. 财务业绩


(资料来源:COH 2018年报、COH 2017年报、COH 2016年报、COH 2015年报)
七. 董事及高管

(资料来源:COH 2018年报)
八. 子公司

(资料来源:COH 2018年报)
九. 中国相关
科利耳公司于1995年在中国成功做了第一个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持续不断培训外科医生、听力师和言语康复师。目前,已经有三万位中国听障患者使用澳科利耳公司的产品。在中国,科利耳公司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支持,包括:医院、外科医生、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
于2017年7月公司宣布,计划在中国投资约5000万澳元,用于开办新工厂,生产耳蜗植入助听器和声学处理器,预计可将其全球制造产能提升50%。
2018年初,由澳大利亚科利耳有限公司发起“成都新建项目”,科利耳公司与四川省创新创业促进会(SIEPA)共同发起“中澳国际听力中心暨创新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成都,是科利耳在海外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生产研发基地。
(资料来源: 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新闻 )
十. 负面新闻
Nucleus 5 CI500系列植入性助听器被召回,故障率高达24%。
2011年,Nucleus型号CI500植入性助听器被召回,但不到1%的设备受到影响。科利耳出资召回全部该型号的产品,建议可以使用较旧版本的Nucleus种植体作为替代品。公司在召回上花费了$1.013亿。
信息来源:本报告的股票信息来源于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ASX)及61澳股资讯平台官网(www.61financial.com.au)
免责声明:本文包含的内容属于事实信息,仅供一般信息用途,所提供的信息并不代表对金融产品的任何意见或建议。 这些信息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用于投资决策。
原创声明:61Financial(www.61financial.com.au) 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未经许可授权,禁止第三方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